「創新教育沙龍」第六節: Less is More — 快樂教養

June 3, 2016

「平衡爸爸」工作家庭兩兼顧

May 21, 2016

創新教育沙龍第五節 : 以「愛」為先的教育

April 22, 2016

教育以愛為先  正念滋養身心

April 18, 2016

創新教育沙龍第四節﹕未來學生的必修課

February 26, 2016

未來學生的必修課

February 22, 2016

「創新教育沙龍」第三節: Innovate my School

January 15, 2016

讓老師成為教育創新變革者

January 9, 2016

「創新教育沙龍」第二節:學習,跳出四面牆

January 7, 2016

教育 跳出四面牆

December 5, 2015

Please reload

Recent Posts

「平衡爸爸」工作家庭兩兼顧

May 21, 2016

教育以愛為先  正念滋養身心

April 18, 2016

「創新教育沙龍」第六節: Less is More — 快樂教養

June 3, 2016

1/4
Please reload

Featured Posts

「平衡爸爸」工作家庭兩兼顧

May 21, 2016

|

陳燕妮

男士作為一家之主,負起養家的責任,總是努力工作,達至事業上的目標之餘,更重要的是希望能帶給家人幸福無憂的生活。可是,男士每天在職場上衝鋒陷陣,有時候更需要加班、出外公幹等,能夠陪伴家人、教養孩子、分擔家務的時間實在不多。不但會錯過了孩子成長的歷程,更會影響到夫妻與親子關係。

 

 

德國一名父親沃爾克(Volker Baisch)深深明白男士在平衡家庭與工作時所面對的困難與挑戰,因此在漢堡成立了「父親友善協會」,讓爸爸們也能安心享受天倫之樂。

 

2000年,沃爾克的大女兒出生。他毅然決定花兩年時間當全職爸爸,見證孩子成長。過程中意外地發現,原來不少男士羨慕他有勇氣作出如此決定,並希望工作的企業也能容讓他們有更多的自由,調整工作模式與時間,陪伴家人。

 

當時,德國男士若留在家中照顧子女,往往會被認為與其家中經濟支柱的角色不符,承受不少非議。若偶爾調整工作時間以陪伴家人,也要擔心會影響到工作或晉升機會。社會大部份的資源與政策,均是以支持媽媽的需要為重心,非常缺乏爸爸角度出發的教養資訊與支援。

 

 

改變企業文化重要一步
 

根據不同的研究顯示,九成受訪男士在平衡家庭與工作責任時感到充滿壓力,三分之二的爸爸在孩子出生兩年後,便在工作或家庭中感到身心透支,疲憊不已。不少男士在成為爸爸之後,得不到社會、企業與朋輩之間的支持,面對如此重大的生命與角色轉變,卻在擔當父親角色與學習教養子女的過程中,感到孤獨無助。

 

沃爾克了解到,改變企業文化是重要的第一步,因此推行了「平衡爸爸」(Dads - Fathers in Balance)企業計劃。不少企業也會聘請顧問協助業務發展。沃爾克同樣是為企業提供顧問服務,重點卻是協助企業推行爸爸友善的政策與措施,推廣爸爸友善的文化。

 

 

計劃先從企業的高層入手。首先爭取企業高層管理人員的支持,以在企業內進行問卷調查,了解員工對工作與家庭的滿意度。沃克爾會按需要提供合適的企業方案,並安排企業的行政總栽向同事宣佈新的彈性上班及家庭友善的措施。

 

開展了由上而下的爸爸友善政策,計劃再進一步推動由下而上的力量,支持中低層職員爭取相關安排,令計劃更全面照顧到員工的需要。他們既在公司的內聯網設立討論區,讓大家交流意見、提出建議,又會與不同部門安排跟進會議、舉辦工作坊。而開設匿名資訊熱線與輔導小組,更有效爭取到中職管理人員的支持與參與。這些中層人員承受來自上司與下屬的目光與壓力,大多不敢表達內心真正的需要。相關措施能讓他們安心表達在工作及家庭方面的感受與掙扎。

 

同時,計劃會積極與企業的人事管理部門合作,正面積極地推廣各項家庭友善計劃,例如實施爸爸侍產假、舉辦有關生活與工作平衡的工作坊、推行「帶孩子上班日」,在員工通訊中分享關於身為爸爸的職員與孩子的故事等等。

 

沃爾克更大膽地提出全新評定人才的準則。過往大多數人均認為女士及男士侍產假是對工作沒有效益的休假。但他卻指出,男士女士在當父母的過程中,能夠學會不同的軟能力,讓工作更有成效,企業應予以支持,並將這些軟能力納入為晉升的考慮因素。又倡導企業不是以工時長短,而是以工作的表現來晉升人才,讓員工更有彈性安排工作時間。

 

透過企業計劃及顧問服務帶來的收入,沃爾克在德國不同地區的父親中心開展項目,支持社區中不同階層與背景的男士,相互建立分享與支援網絡。又確保他們能得到專業人士所提供的服務及意見,如婚姻輔導、兒童心理與發展等。並成立網頁,讓來自不同地區的爸爸也能在網上交流經驗與意見。

 

 

爸爸友善措施漸受關注

 

 

計劃亦邀請知名人士擔任「爸爸大使」,進一步向公眾推廣家庭友善及爸爸友善的訊息。又成立「爸爸學院」(Father Academy),培訓爸爸及顧問,希望能將計劃推廣至德國全國十六個州,吸引更多企業參與,並將服務帶到不同社區,支持各地爸爸的親子教養歷程。

 

沃爾克推行的計劃成效顯著,不少大型企業也因此實施了爸爸友善措施,社會也對此越來越關注。他被邀請以專家身份為德國政府的家庭部門提供意見,直接影響德國政府於2007年制定「父親月」的新政策,容許初生嬰孩的父母在攤分工作的前提下,能夠最長得到14個月的有薪假期。爸爸在子女出生後的第一年,亦至少要安排兩個月假期在家中照顧子女。

新法例讓男士更有彈性編排工作時間及模式。不少企業也樂於配合與支持。德國大工業電子廠Bosch便為員工提供「彈性」及「兼職」兩種工作模式。又鼓勵員工在辦公室以外的地方工作。部分管理人員甚至能按需要自行調整上下班時間。
 

而保險公司ERGO則為員工提供各種課程,讓員工了解家庭的重要性。又容許員工將假期薪金或聖誕獎金轉換為額外假期。員工能夠在不用減薪的情況下,每年能有42天的額外假期,與家人及孩子相處。

 

沃爾克於2007年被全球最大的社會企業家組織愛創家(Ashoka)選為院士,肯定了他在推動家庭與父親友善文化的多年努力。

 

父母在子女成長過程中確實擔當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有質素的親子時光、父母的價值觀、對子女的期望、教養子女的方法等等,全都影響著孩子的個性與成長。如何在培育孩子的過程中,不斷反思與學習,找到合適的方法與步伐,增進親子關係,成為家庭教養中的重要課題。教育燃新與好單位將於6月3日(星期五)合辦第六節教育創新沙龍,主題為「Less is More — 快樂教養」,邀請新一代全職父母、親子專家等,為大家分享親子教養的經驗,詳情請參考www.ednovators.com。

 

作者為Ednovators教育燃新創辦人及執行總監

 

Please reload

Follow Us

EdTech

Education Innovation

Education innovation

Future of Education

New school model

Personalised Learning

education

education opportunities

equality

Please reload

Search By Tags

June 2016 (1)

May 2016 (1)

April 2016 (2)

February 2016 (2)

January 2016 (3)

December 2015 (1)

November 2015 (2)

October 2015 (1)

September 2015 (1)

August 2015 (1)

July 2015 (1)